早期
1943年7月
1947年
軍事對電子技術的需求,使得美國電子公司受益匪淺,它們的發(fā)展也是與美國軍方密切相關。這里我們可以以部分企業(yè)舉例說明,如 IBM進入計算機領域后,主要客戶是弗吉尼亞州達爾格倫(Dahlgren)的海軍水面武器中心。IBM也因為參與了一個重要的軍事項目——“半自動地面環(huán)境探測系統(tǒng)”(簡稱:SAGE),奠定了它在計算機領域的領導地位。IBM 704和IBM 709也成為了行業(yè)標準,其中IBM 704所用的構想本來是為另一個軍方合同設計的
截至1956年,美國的電子設備銷售額超過了30億美元,其中一半來自軍方的采購。1961年與1962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如上文所述,軍方極大促進了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正是利用了上述的電子管技術
ENIAC的研制也暴露了電子管的問題:傻大笨粗。為此,美國貝爾實驗室成立了一個固體物理研究小組,試圖制造一種能替代電子管的半導體器件。貝爾實驗室對半導體材料進行了研究,發(fā)現摻雜的半導體整流性能比電子管好
晶體管替換電子管
與此同時,仙童半導體諾伊斯也在1959年研制出一種利用二氧化硅屏蔽的擴散技術和PN結隔離技術
技術的成功并不意味企業(yè)就能勇往直前
1987年
在1997年到1999年間,仙童半導體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并購:1.2億買下了年收入7000萬的Raytheon公司半導體分部、4.55億并購了三星公司旗下一個制造特殊芯片的半導體工廠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仙童半導體一直在換帥與并購中維持著經營。直到2016年9月,安森美半導體以24億美元現金完成了對仙童的收購。
在仙童半導體浩浩蕩蕩近六十年的發(fā)展歷史,“不老仙童”沒有得到壯大,但是它為整個芯片及IT產業(yè)貢獻了大量人才,對硅谷乃至當今時代的科技發(fā)展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和作用
首先來看英特爾(Intel),它是典型美國半導體的縮影。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
1970年,英特爾推出了1103產品,這是一個1024字節(jié)(1KB)容量的DRAM,也是第一個商業(yè)上可用的芯片
至此,英特爾也開始了兩項重要產品并行的道路——存儲芯片和微處理器。此后
20世紀80年代初,英特爾的存儲器產品市場份額開始下滑
到1972年,英特爾已經有超過1000名雇員
1996-2004年
2005年起,德州儀器先后出售LCD、DSL、傳感器
2012年至今,德州儀器聚焦模擬與嵌入式處理,聚焦汽車+工業(yè)。自從德州儀器戰(zhàn)略性地退出手機基帶處理器領域后
德州儀器的兩個集中出售并購時間段分別是互聯網繁榮到泡沫破滅時期和智能手機興起時期
從電子管到晶體管時代,美國起源
1904年
從20 世紀50 年代起,晶體管開始逐漸替代真空電子管,并最終實現了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的大批量生產。1954 年,貝爾實驗室開發(fā)了第一臺晶體管化的計算機TRADIC,使用了大約700個晶體管和1萬個鍺二極管
Fairchild:集成電路時代
此后
Intel & TI:爾后,Intel、TI的成功讓美國半導體始終處于領導地位
再來看德州儀器(TI),也是美國集成電路的縮影。德州儀器成立于1930年,原為一家地質勘探公司,后轉做軍工供應商。德州儀器于1954年生產出了全球第一個晶體管,1958年發(fā)明出了全球第一塊集成電路,1967年發(fā)明了手持計算器,1982年發(fā)布了全球首個單芯片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之后便成了這個領域的霸主。